报告题目: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报告摘要:人类智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感知和认知智能。对于计算智能,机器已完胜人类。近年来,在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帮助下,机器正在削弱人类在感知智能方面的领先优势。然而,认知智能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独特的能力。自然语言(或人类语言)是人类感知智能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自然语言处理,就是用计算技术来学习、理解和生成人类的语言,是人工智能的最高水平。早期的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侧重于自动分析语言的结构,并开发机器翻译、问答等基础技术。如今,研究人员更关注如何改进和利用这些工具,创建对话系统、翻译引擎,挖掘社交媒体以获取有关健康或财务的信息,识别对产品和服务的情感和情绪等等。本次报告将介绍自然语言处理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的进展和挑战。
报告个人简介:
车万翔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曾任YOCSEF哈尔滨主席(2016-2017年度)。在ACL、EMNLP、AAAI、IJCAI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AAAI 2013年的文章获得了最佳论文提名奖,论文累计被引用2,100余次(Google Scholar数据),H-index值为26。出版教材2部,译著2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多项科研项目。负责研发的语言技术平台(LTP)已被600余家单位共享,提供的在线“语言云”服务已有用户1万余人,并授权给百度、腾讯、华为等公司使用。2018年,获CoNLL多语种句法分析国际评测第1名。2015-16年,连续两年获Google Focused Research Award(谷歌专注研究奖);2016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2012年,获黑龙江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2);2010年获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2)、首届汉王青年创新奖(个人)等多项奖励。2017年,所主讲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课程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报告题目:人机对话前沿技术及研究趋势
报告摘要:近年来,人机对话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在研究上,自然语言理解技术逐渐从序列标注向深度学习的方向发展,对话管理经历了由规则到有指导学习再到强化学习的发展过程,自然语言生成则从模板生成、句子规划,发展到端到端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应用上,基于人机对话技术的产品也层出不穷,如苹果公司的Siri、亚马逊的Echo音箱、微软的Cortana、Facebook M以及谷歌的Allo等。同时,各大企业纷纷研发及收购AI平台,如微软研发Luis.ai,三星、Facebook和谷歌分别收购了viv.ai、wit.ai和api.ai,百度自主研发了Duer OS以及收购kitt.ai,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了各大企业将在今后着力发展人机对话技术。2014年微软发布了聊天机器人小冰,其特点是从实用化转向娱乐化,降低了用户期望值,直接采用文字沟通,并且随着深度学习技术被充分运用,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也面临对语境建模(对话上下文建模)、对机器人自身建模(个性化人机对话)的技术问题和用户留存率仍然不高实际应用问题。因而人机对话系统应用的总体趋势是通过聊天建立人与机器之间的信任,在聊天中对用户进行画像(用户画像)进而支持后续的场景化任务执行需求,然而当前的主要问题包括在聊天上如何能让机器人更像人,以及在场景化任务执行中如何做到高效的场景切换。本次报告将针对人机对话中的核心关键技术的发展前沿和研究趋势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开放域人机对话中的一致性、个性化和风格化问题,以及新兴的对话式推荐技术。
报告人简介:
张伟男,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兴趣包括人机对话及自然语言处理。在ACL、AAAI、IJCAI及IEEE TKDE等CCF A类国际会议及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CIPS)信息检索专委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腾讯AI Lab学术顾问。曾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最佳青年成果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合创杯”第二届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及首届“百度奖学金”。
时间: 2019年04月28日(周日),14:00——17:00
地点: 成栋楼1014